CMF报告:加工贸易占比约40%,中国经济在全球的产业链的位置相当稳固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杨虹报道 7月18日,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2020年7月)在线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王晋斌发布“在非均衡修复中迈向复苏之路的中国宏观经济——在高度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的复苏政策”报告。报告指出,从进出口来看,加工贸易占比依然比较恒定,大约40%,说明中国经济在全球的产业链的位置相当稳固。数据显示,以人民币计价格,6月出口同比增长4.3% 进口同比增长6.2%。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0.5%,进口同比2.7%。中国进出口6月份双双出现了正增长。 不管是相对于3-5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速的不均衡来看,6月份实现了相对均衡的进出口同比增长率。
报告认为,从出口来看,连续3个月出现了同比正增长,尽管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了3.2%。应该说,今年上半年的出口充分体现了疫情经济的特点。中国二季度疫情控制的好,复工复产推进的速度快,保持了较好的全球产业链供给能力。东盟地区疫情防控形式相对较好,今年上半年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中国上半年进出口约6.5万亿人民币总值的14.4%。
其中,进口同比增幅达到8.5%,出口同比增幅3.4%。从贸易构成来看,今年占比60.1%,仅比去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占比依然比较恒定,大约40%,说明中国经济在全球的产业链的位置相当稳固。当然,上半年出口的增长也是非均衡的,疫情防控物质的出口增长率比较高。比如,和疫情保护物质口罩等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同比增长率达到32.4%,药材及药品、医疗仪器及器械的出口增长率达到了23.6%和46.4%,远高于非疫情物质的出口增长率,但未来出口会随着海外复工复产能力的提升等因素影响,出口压力还是不小,新订单指数反应了这一点。
从进口来看,从4-5月份的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变为正增长,一方面说明国内复工复产提振了需求,另一方面和中方积极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有关。以人民币计价,1-6月份中国从美国进口同比仅下降1.5%,出口下降了8.1%。应该说,进口的增长反应了国内需求的上升。 高端技术中国加油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