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海关创新监管 促进中欧班列高质量运行十周年
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欧班列装载货物由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开往欧洲方向,经过10年的发展,每年经过新疆进出境的班列数量从2011年的数十列到2020年的10051列。10年来,乌鲁海关持续深化国务院“放管服”要求,聚焦班列沿线国家与地区间的互惠互利,稳步推进开放合作,逐步接轨国际标准,全力服务中欧班列安全稳定高质量运行。乌鲁木齐海关始终着眼于构建高效畅通的西向国际物流大通道,采取多项措施推动中欧班列通关再提速。10年来,经过新疆的中欧班列在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实现了“双龙出关”。顺利上线铁路舱单、铁路运输工具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优化作业流程,企业办理相关手续更加便捷。根据海关总署党委印发的《海关支持中欧班列发展的措施》,研究细化10+12项支持措施,全面整合优化监管通关环节,实施入境班列铁路换装作业与企业申报、海关查检手续同步进行,确保关、铁业务无缝衔接。据初步测算,2020年经过新疆进出境的中欧班列整体通关时间较2019年同期压缩1小时。
近年来,乌鲁木齐海关立足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聚集辐射能力,积极推动中欧班列枢纽站点建设。全力支持多式联运模式创新发展,支持中欧班列枢纽站点建设,积极探索并实践“产地组货集结”“内外贸混编运输”等创新举措,同时定制针对性监管方案,助力创新举措落地执行,提升乌鲁木齐班列集结中心的组货能力,增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外贸承载力和吸引力。
借助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乌鲁木齐海关发挥乌鲁木齐集结新疆货源的优势,推动新疆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量身打造“和田-喀什-乌鲁木齐”集拼集运货运班列监管模式,确保货物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集结后,按集拼集运方式转关出境,助力新疆特色农副产品走出国门。2019年9月1日,首列“和田-喀什-乌鲁木齐”集拼集运货运班列从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开行。借助于集拼集运模式,新疆地产的番茄酱、核桃等扶贫产品通过集拼集运货运班列运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运输成本大幅降低,时效性显著提高,货物损耗减少。
紧密结合新疆特殊的地缘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乌鲁木齐海关积极促进中欧班列高效集约开行,主动向班列始发地海关发出合作倡议,通过签署合作备忘录等方式建立了支持中欧班列发展的联络协调机制,进一步深化中欧班列沿线海关互联互通和协同共治,激发蛰伏的发展潜能,共同助力区域内更高水平的全面开放。主动作为,积极指导地方政府在辖区内班列枢纽站点建设各类海关指定监管场地,统筹整合班列枢纽站点现有指定监管场地承载资源,提升场地合理利用效率,促进当地相关跨境产业多元化发展。
同时,乌鲁木齐海关围绕形成“中欧班列+”新模式,积极拓展贸易新业态与班列融合发展。开展跨境电商直购进出口转关业务,简化转关作业手续,提升中欧班列载运跨境电商货物的通关效率。
下一步,乌鲁木齐海关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扎实推进海关总署各项改革任务,发挥地缘区位优势,重点围绕支持中欧班列拓展业务范围、支持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业务发展、推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关铁通”项目上线实施等深化双多边监管国际合作,进一步减负增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助力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同时积极争取海关总署关于“铁路快通”作业模式等海关支持中欧班列发展举措在我区落地推进,不断提升中欧班列西向通道贸易便利化水平,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贾佳)(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