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外贸排行:武汉“短板”在哪儿?
经济外向度(外贸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它直观反映出,本地区经济要素与外部经济要素相互渗透、融合的能力,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020年,在疫情与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影响下,我国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投资和消费)日益受到重视,而外贸在承压的同时,依然展现强大的韧性。
2020年,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2.16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也意味着,外贸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依然重要,特别是对于部分城市来说,在投资和消费持续增强的前提下,如果也能交出亮眼的外贸“成绩单”,那城市发展动能必然更足。
我们也能感受到外贸依存度过高带来的风险,2020年,东莞、广州、天津、无锡、珠海、惠州等传统外贸强市全年增速未转正。但是,对于中西部城市来说,做强外贸板块就是培育新的增长点。2020年,成都、郑州、长沙、合肥、贵阳等中西部城市在外贸领域均取得不错的成绩。
对于武汉来说,2020年,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武汉外贸增速强势转正。面对未来,武汉正在着手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切实提高经济外向度。
【01】
先来看看2020年全国重点城市外贸(进出口)基本情况。
在进出口总额方面,上海、深圳、北京、苏州和东莞等5城均突破万亿元,这5城进出口贸易总额就达到全国的38.6%,可以视为外贸“第一梯队”;宁波、广州、天津、成都、厦门、重庆、青岛、无锡、杭州、南京、佛山等11城进出口总额在5000亿元—10000亿元之间,也就是外贸“第二梯队”;还有27城进出口总额在1000亿元—5000亿元之间,属于外贸“第三梯队”,这些城市既有郑州、武汉、合肥、长沙等中西部城市,也有金华、大连、珠海等东部沿海城市;南宁、贵阳、廊坊和哈尔滨等4城进出口总额尚不足千亿元。
来源:搜狐城市
在进出口增速方面,南宁、贵阳、济南、成都和昆明,增速均超过20%。南宁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通,济南通过系列措施稳住外贸基本盘,成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交往日益频繁;郑州、长沙、合肥、金华、温州、徐州、石家庄、重庆、台州、廊坊、烟台、武汉和南京的增速均超过10%;北京、大连、惠州、中山、珠海、广州、无锡、沈阳、东莞、福州和天津的增速没有转正,这些城市除北京之外,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也相当于都是外贸相对比较强的城市。
受到疫情和外部环境影响,外贸面临着较高风险。2020年,东莞本是7个最有可能迈入“万亿元俱乐部”的城市(泉州、东莞、济南、合肥、福州、南通、西安)之一,但最后却是7城中唯一一个没能迈过万亿元门槛的城市,就是因为其经济外向度过高,对外贸易受挫增加其经济发展阻力。
当然,风险之外,更需积极进取。即使在如此艰难的局面下,也有不少城市在外贸领域实现争先进位。
整体来看,宁波、成都、重庆、郑州、武汉、合肥等16城名次较2019年相比有所提升,广州、厦门、青岛、无锡、福州、泉州等14城名次下滑。上升城市中,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城市各占50%,但下滑的14个城市中,东部沿海城市占了11个。
宁波、成都、合肥在外贸领域的崛起值得关注。宁波超过了广州,位居全国第六;成都连超厦门、无锡、青岛,位居全国第九,也是外贸TOP10中唯一的中西部城市;合肥超越绍兴、福州、惠州、常州和中山,排名上升5位。
【02】
2020年,对于外贸领域而言,是个特殊的年份,相关数据或许难以反映城市外贸实力和境况。然而,在超强压力之下,仍能取得不俗成绩的中西部城市,值得仔细研究和学习。
在中西部区域,就进出口总额来看,2020年,成都、重庆、郑州、西安等4城排在武汉之前;以进出口增速来看,成都达22.4%,重庆达12.5%,郑州达19.7%,也要高于武汉,此外,合肥、长沙等周边城市的增速,也要高于武汉。不过,2020年,武汉在外贸领域的排名跃升4位,上升幅度仅次于合肥。尽管仅居于全国第24,但能看到武汉正在发力。
事实上,在中西部区域,多年前,武汉在外贸领域拥有不错的基础。据媒体报道,2007年,武汉外贸进出口总额逼近百亿美元,达到99.62亿美元,经济外向度达到23.2%。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2007年武汉出口额继续位列第一,领先优势较上年进一步扩大,出口额高出第二位合肥4.52亿美元。
2006年,武汉的经济外向度为24.1%,河南的经济外向度则为4.6%,郑州当时的经济外向度也很低,全年进出口总额为24.7亿美元,与武汉差距较大。当年,河南经济外向度在全国的位次由2001年的第24位下降到第30位,在中部六省中排在最末位。
然而,十几年之后,中部区域外贸竞争格局发生显著变化。2019年,湖北经济外向度为8.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2个百分点,在全国省市区中排第24位。作为湖北的经济龙头,武汉经济外向度仅为15.0%,远低于同处于中部地区的郑州(经济外向度为35.6%)。
2020年,在进出口总额方面,湖北在中部六省中排第四,位列河南、安徽、湖南之后,出口总额排在河南、安徽、湖南、江西之后,与河南差距明显,甚至比江西还要低218.4亿元。
【03】
外贸,成为湖北和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原因何在?之前,湖北日报曾做过深度分析,主要有如下几点:
其一,根本原因在于内生动力不足。有着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自古得天独厚,水上交通发达,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企业单靠内贸,日子就可过得很滋润,这让人缺乏斗志。
其二,缺乏外贸“头部企业”。河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5711.6亿元,其中郑州富士康占该省外贸进出口比重达59.5%。一家郑州富士康就占了湖北省外贸总值的84.6%。湖北省出口外贸企业无论从总量、规上企业数量,还是论块头,与先进地区差距十分明显。
其三,“产业链”不够长也不够强。部分外贸企业要在湖北或武汉发展,却没有上下游配套企业做支撑,增加了各项生产成本,最终只能“返回”到东部沿海城市谋发展。
其四,航空货运等物流能力不足。数据显示,2019年,郑州新郑机场货邮吞吐量52.2万吨,武汉天河机场为24.3万吨,不及前者一半。细看货运航空公司、货运航线等航空货运重要指标,郑州都大幅超越武汉。
当然,还有产品附加值的问题,相对而言,郑州出口的手机等产品附加值更高。然而,武汉也有不少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但这些产品有些选择“舍近求远”,经由郑州机场出口,主要是其出口效率更高,服务质量更好。
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正是未来努力的方向,突破口主要有三方向:一是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做强优势产业的产业链;二是完善商贸物流体系;三是切实提升外贸服务水平。
未来五年,武汉也将积极发力,提高经济外向度。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武汉提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设,完善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多式联运体系,推进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建设,构筑畅通国内国际的物流大通道”。同时,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外贸产业优势集群。此外,武汉还拿出了更多强力举措,做强产业优化服务。
大刚认为,随着武汉更加重视外贸发展,并且着手从物流、产业、服务等多个层面开展攻坚,武汉在外贸领域的地位有望稳步提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