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引领 | 智慧海关建设的部分技术
01. 物联网
物联网本身是万物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的意思,其网络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的工作特性有助于创新监管模式、改进业务流程、推动海关实现集约式发展。要以推进现场业务指挥中心、物流监控平台等基础性监管项目为契机,探索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努力提高海关实际监管智能化水平。一是开展物联网技术基础性研究。二是完善物流监控平台功能。三是加快现场业务指挥中心建设。
02. 云计算
“云时代”的理念就是把产品直接变成一种服务,集中储存信息资源让每个人都可以分享使用。要打造海关业务 “动态资源池”,实现海量信息存储共享、海量数据的运算应用、管理资源的整合集成,进而实现应急指挥、业务监控、风险防控等功能目标。一方面,构建“云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另一方面,与外部服务提供商(如电子口岸)或其他建立“私有云”的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实现可兼容的“外部云”。
03. 单一窗口
“单一窗口”是指由单一的权威机构接受纸面和电子数据信息,把该信息传递给各相关政府部门,协调各部门监管活动,以防止对物流链产生非正常的阻碍。“单一窗口”是WTO《贸易便利化协定》中的一项B类条款(即需要一定过渡期再实施的条款),也是该协定中实施难度最大的条款之一。WTO自贸易便利化谈判启动以来,持续将“单一窗口”作为贸易便利化谈判的一个重要议题,各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向大会提交“单一窗口”议案。
2017年2月22日,WTO《贸易便利化协定》正式生效,中国作为协定签订国之一,承诺在协定生效两年内实施“单一窗口”措施。2019年8月7日, WTO根据《贸易便利化协定》规定,正式公布中国“单一窗口”措施已于2019年7月19日提前实施,比承诺的2020年2月22日提前了7个月。目前,美国、瑞典、荷兰、新加坡等国都采用了该模式。
04. TIL(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
海关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以及业务与科技的进一步融合,对海关网络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要求更高。目前,海关正努力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促发展,积极学习和运用“ITIL”理念,加强系统环境建设,横向上强调运维“监”、“管”、“控”三者集成,纵向上推动直属海关与总署核心节点之间的运维信息及时交互和知识共享,实现监控事件发生后信息系统从故障甄别、问题分析,到管理配置、运维变更等流程操作的自动化实施。
05. 智能审图
“智能审图”系统通过将标准图像单元特征融入算法,在货物扫描成像并与指令对碰后,迅速做出图像特征与申报是否相符的结论,同时对图像显示货物形态不一可能出现的夹藏风险进行提示。
“智能审图”在对图像风险点进行提示后,机检关员可以对这些高风险图像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重点排查,这种将人工与AI(人工智能)有机结合的作业模式,既有效利用了“智能审图”细致入微的自动分析功能,也切实结合了关员在口岸常见商品审像和异常情况查获方面积累的经验,同时拥有综合企业风险、辐射探测数据等多种来源信息进行综合研判的优势,大大提高了口岸查获效能。目前,智能审图系统已在中国海关推广应用,覆盖了海运、陆运、快件、跨境电商、邮件及旅检等各监管领域。
综合整理:付军峰、高子岳
发布:高扬
出品:中国海关传媒中心
投稿邮箱:569613217@qq.com
(秀米投稿账号同邮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