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清铁路时期的满洲里海关
东清铁路时期的满洲里海关当时的边防检查站
1896年(大清光绪二十二年),应沙俄政府邀请大清国特命使臣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前往俄国参加祝贺尼古拉二世登基加冕庆典仪式,加冕庆典结束后,李鸿章在俄逗留期间,代表大清政府与沙俄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文本正式名称为〖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中俄密约〗中的一项条款约定“为便于运转俄国军队和军需品,大清政府允许沙俄建筑一条穿过大清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通向海参崴的铁路线。”其实沙俄政府本意并不是与大清政府结盟共同对抗日本,而是把势力范围伸入大清国腹地,获取更多的军事利益和经济利益,从而进一步加深控制大清国。〖中俄密约〗签订两年后的1898年8月大清东省铁路(简称“东清铁路”,俄方也称“中东铁路”)开始破土动工,1901年11月3日满洲里至哈尔滨区间铁路全部竣工。随着东清铁路滨州线的开通,铁路货物运输和人员往来,给双边贸易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紧随其后沙俄政府决定在后贝加尔铁路与东清铁路连接处,满洲里站设立满洲里海关关卡,关卡由一名主管二名助手组成。〖关卡职能是清缴所有非禁运货物关税,缴纳关税以1900年6月10日沙俄海关颁布的法令为依据。〗满洲里海关从此成为沙俄对大清最重要的战略贸易口岸。
满洲里铁路车站
在东清铁路滨洲线修通后,沙俄政府紧急派遣七等文官С.Н·赫梅列夫斯基到满洲里海关关卡任职,他收到的关税司命令是;“兹委托您主持海关关卡,在海关正式成立之前,在本关卡主持海关业务。第一时间给您划拨6名检查员2名文职官员的经费及薪水。以及现有恰克图海关、关卡职责…,在我们境内检查非铁路运输走私货物及属于需缴纳关税并发往下一个西伯利亚其他海关的货物,检查旅客随身行李。”
满洲里站
伴随着满洲里海关关卡的建立,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是日常生活问题,缺少办公室、人员编制严重不足,缺少住房等等,但不管境况如何,在1902年1-2月份С.Н·赫梅列夫斯基正式办理了货物登记手续,海关关卡就此正式运营。海关关卡运营是在沙俄关税司框架文件为基础,制定此法规:“检查属于纳税货物,包括检查旅客随身携带行李物品等等。缴纳关税应按法令去纳税处办理缴纳。供满洲里站用的货物属于免税货物,在规定的条件下检查那些非运输途径入我们境内的货物。在满洲里站检查发往后贝加尔地区的货物。依据1900年5月1日发布的规定,检查发往西伯利亚海关的货物。”
满洲里站菜市场
1902年进一步完善了海关体系,并批准外阿穆尔区及附属的海参崴海关、满洲里车站海关及边境车站海关(今绥芬河)取得区域海关的地位。满洲里海关关卡通过海参崴公函往来。海参崴是区域海关总部,只有在紧急情况下,关税司才会通过电报和公函形式直接下达命令。
满洲里市场
当时东清铁路与后贝加尔铁路没有直达列车,只有通过满洲里站换乘,满洲里站同时肩负着两条铁路的运输及各部门间的协调等重任。东清铁路运来的货物需在满洲里站转运给后贝加尔铁路,大部分工作取决于海关的检查工作完成情况。
满洲里站东正教堂
1902年1月后贝加尔与伊尔库茨克境内运输各类货物量达227796普特。(1普特等于16,38公斤)由于满洲里海关关卡人员严重不足遏制了货运量的极速增长,并导致检查货物通关速度缓慢。为此要求尽快改组满洲里海关关卡。满洲里海关关卡主管С.Н·赫梅列夫斯基在1902年2月16日打给沙俄关税司的报告中写道“现今满洲里海关关卡仅有10间不大的房间和4间办公木板房,在筹建海关楼之前这就是满洲里海关关卡仅有的办公设施。满洲里车站竟无一间私人住宅,除了一家小旅馆,还常常被等火车的过往旅客占据。在满洲里站云集的各类赴俄罗斯的人群,需从东清铁路换乘到后贝加尔铁路的列车。由于东清铁路初建满洲里车站货运量小,每天发往俄罗斯后贝加尔地区只有一趟客货混合列车,仅有寥寥无几的几节客车车厢和货车车厢,由于缺少海关楼、仓库,海关关卡勉强运营。但在当年下半年海关关卡象恰克图、斯列坚斯科海关一样被批准为一类海关。”
满洲里站伊尔库茨斯克大街
还是在正式改组前С.Н·赫梅列夫斯基就已经向海参崴区域总部、彼得堡俄罗斯国家关税司打报告发函要求增加人员编制,反映满洲里海关关卡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在批准满洲里海关地位后,随即从海参崴、俄罗斯中央海关派员增加人员编制。关税司长官写给满洲里海关关卡主管的信函中提到“切实开启满洲里海关业务,批准海关地位代替海关关卡,届时举办仪式,开放海关业务,随即报请关税司。”
满洲里站街道
1902年6月12日最高国会批准“关于西伯利亚几个海关管理机构改组、批准满洲里海关编制及变更现行西伯利亚海关机构编制。”从此确立并批准满洲里海关为二类一级海关。成为一级海关后继续检查东清铁路发往后贝加尔过往列车及货物。满洲里海关从此成为多人员编制的海关(45人,对面俄罗斯境内的斯列坚斯克海关仅为30人),走私预警通告由博尔贾车站检查站组织执行。
满洲里海关真正开始运营是从海关创建令下达后正式算起,基本编制完善、海关运营正常。1902年10月26日下达满洲里海关1号令,通告在海关工作的全体人员,今后海关全部内部法令将记载入册,并存入政府文档内。1902年海关共颁布了7项法令,1903年海关共颁布了162项法令,不仅有内部法令,还有很多解读文件。除了详尽的制定海关法令、条款外,还有税务司的命令及外阿穆尔区海关的通告函等。
满洲里与俄罗斯的国境线
在1902年对满洲里海关的混乱现象进行了整顿,货物检查手续简化。对免检货物标有“免检”标签。这一举措对货物量的增加起到了积极作用。从1902年2月25日至8月10日据海关统计,运送各类货物达37293普特。茶叶一项为主要货物,其中发往后贝加尔州1005普特20磅,过境货物11000多普特,仅茶叶一项免税。需纳税的货物产地非清朝(中国)产茶叶,数额不大。总计为19普特20磅,另外大部分为军用物资(4203普特),以及大清(中国)农产品(大米、植物油、硬毛、绒毛、皮革及其他商品,总计18000普特),这一时期大约纳税计10570卢布。进口俄罗斯产品与外国产品一样都需纳税(如酒类),纳税的产品还有大清(中国)产品含有外国成分的(如大清(中国)服装有美国针丝成分的)。由于开放了东清铁路运输,货物运量即刻得到了增加。从2月25日至8月1日运送茶叶12000普特,从8月份至9月份运输量已达40万普特。除了增加了货物流量外,还有从后贝加尔州、乌苏里斯克边疆区小手工业者运输售卖香肠、烟叶、俄厂家商品、火柴、酒精、肥皂等等。事实上这个强劲上扬的货物流量给满洲里海关清缴关税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俄罗斯货物发往清朝(中国)同样象外国商品一样纳税。识别商品无形中加大海关的工作量,部分茶叶很难鉴别是哪国商品,是清朝(中国)茶叶还是锡兰或日本的?有时各国茶叶常常放在一起发运或者在一个集装箱内,所以难以确定是否纳税。
满洲里海关检查货物特点是检查铁路转运货物。发往后贝加尔州的走私茶叶及价格低廉的酒类数量也在急剧增长。为防止当地边民从事走私活动,要求海关机关人员以及后贝加尔州境内的国家公职人员禁止参与走私活动。
1902年3月后贝加尔州军事总督И.Н·纳达罗夫中将向后贝加尔州区级官员、警察局长发文,要求对打击从事走私行为给予协助、配合。文中说“开放与清朝(中国)边境的后贝加尔州至东清铁路所有纳税的外国商品,尤其是茶叶数量巨大,而秘密运输到俄罗斯境内的数量发展到一定规模。如果警察、区镇政府不给予海关辑私协助,仅凭海关有限的力量与走私行为作斗争是力不从心的。请注意!我呼吁警员、村镇政府人员以海关法令为依据(1892年颁布),协助海关机关抓捕走私犯罪职责。另外开放走私商品销售,我建议区级官员、警察局长在各个村镇发布相关法令采取紧急措施禁止运输走私货物,同时给予抓捕、拘押货物。奖励有功人员将没收的走私物品按照销售价格的40%作为奖励及海关罚金的50%数额作为奖励。”
1903年对茶叶进口上调了关税,对白毫茶、黑茶、绿茶、黄茶进口关税每普特增加了3卢布,即计:25卢布/普特。此措施虽然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但也同时使进口茶的成本大幅增加。茶叶价格随之急剧上涨。后贝加尔、远东边境地区居民无力购买茶叶,这种局面更加刺激了走私活动的势头上扬。
1903年在进口缴纳关税货物中出现了石油,在免税产品中只有大清(中国)产金银产品。有一件叫人费解的事情是,外国银币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入将军督军府。但依据当时海关规定,作为帝国禁运物品是不能进入伊尔库茨斯克省的。
在1903年海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员编制不足,车站检查放行货物能力差,仓储能力不足,处理事务速度极其缓慢。海关领导经常向政府打报告,要求尽快处理东清铁路局的问题,解决货物检查问题。“由于海关人员不足,为避免导致茶叶等货物的滞留,请尽快解决为盼。”海关人员经费是由东清铁路局出资的,包括解决日常生活、办公地取暖等问题。
由于修筑东清铁路才有了满洲里车站海关,虽然当时海关存在种种问题,如沙俄政府支持力度小,周边未开发地域多,政府又不能打造一个高质量海关运行机制等等,但满洲里海关承担了历史赋予的使命,成为了沙俄在东方边境线上的最重要的海关,承载着东清铁路与后贝加尔铁路连接处运输、检查进出口货物的职能。满洲里海关由此变成沙俄对东方大清贸易出口的前沿阵地。满洲里海关管理权和关税征收权全部掌控在沙俄手中,海关变成了掠夺大清经济的工具,具有明显的殖民色彩,这段屈辱的历史是不能忘记的,我们有责任把它真实的记录下来警示后人,一定要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国家强大了,别人才不敢欺负我们。我们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定要自立、自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