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2 发表于 2021-5-6 08:28:56

福州仓山乐群路闽海关文化主题展

闽海关税务司官邸旧址,举办“闽海关”文化主题展,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交通:附中站下车,往槐荫里步行,左转进入乐群路,即可到达

福州仓山区乐群路12号,这里有一幢英式洋房闽海关税务司官邸旧址,始建于1877年,于1926年重建,2019年修复,2020年1月21日起,在这里举办“闽海关”文化主题展。

用五个篇章的内容来讲述闽海关的历史变迁;

1、千秋古关、2、古港肇兴、3、闽关创始、4、百年洋关、5、民国海关。

以下资料部分来源自网络















序:福建开埠千年,以海为田,早在宋代就设立了管理对外贸易事务的市“市舶司”,清咸丰十一年,闽海关“洋关”成立,关权落榜,时近百年,斗转星移,闽海关经达了八闽海丝的繁荣与沧桑,见证了泱泱大国的风去与坎坷。

闽海关既是中国古关的重要起源,也是百年洋关的重要关口,深入探寻总结,展示闽海关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政府收复台湾后,决定部分开放海禁。1684年至1686年间先后成立闽、粤、江、浙四海关,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以“海关”命名口岸管理机构。根据乾隆二年刊《福建通志》的记载,闽海关设立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十月,按照设立时间的先后排序,闽海关可以算是华夏第一海关。闽海关共设福州南台和厦门两个分口,南台口设立之初位于中州岛,后迁至泛船埔海关埕。

闽海关成立之初,福州口岸与南洋、日本等海外国家和地区来往密切,香料、珠宝、陶瓷、茶叶为主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闽海关主要职责是监管中外海船和货物、征收税费。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福州被辟为近代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七月,由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筹建的闽海洋关成立并正式对外办公,法国人华为士(W.W.Ward)任第一任闽海关税务司。从此福州口岸洋关、常关并立,宣告半殖民地半封建海关制度的开始。

洋关成立后,闽海关税款主要用来偿还战争赔款,鸦片与茶叶为当时的主要税源。以茶叶为例,福建的红茶、绿茶、乌龙茶、色茶、花茶等茶叶品种的出口均大幅增加。

除了拥有现代海关的传统四大职能之外,闽海关还拥有检疫、海务、邮政、国际博览会、资办船政等具体职能。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7月,清政府主动开放宁德三都澳口岸并设立福海关。民国时期,海关总税务司署曾分别设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地。1911年,总税务司安格联在外国驻京公使团的支持下,在辛亥革命混乱政局中夺取海关关税税款保管权。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声明废除不平等条约,并颁布《海关进口税税则》,收回部分关税自主权;次年进行“海关改制”,实行停招洋员,华洋人员职权与待遇平等。此后,虽相继收回海关税款保管权、关税违法处分管辖权、海港检疫权、海关航政权,但并未从根本上动摇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直到新中国成立,外籍税务司制度终于在中国大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从闽海关文化展走出,沿着楼梯往下走,可以看见这幢洋房的全貌,为砖木结构、两层(带地下室)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经过修缮的洋房,焕发光彩,让历史与文化都停留在烟台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州仓山乐群路闽海关文化主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