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海口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邢东伟 翟小功 通讯员 李佳臣 胡慧宣《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一周年以来,海口海关所属马村港海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要求,立足辖区实际,推动海口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招商引资 筑巢引凤
“在政策宣讲会上,马村港海关的细致讲解让我们第一时间了解海关的监管政策和各项便利化举措,让我们能及时享受改革的红利,企业的运营成本也降低了很多。”一位刚刚办理完海关业务的企业经营者告诉记者。
2020年以来,马村港海关积极参加“助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优化海南口岸营商环境”巡回宣讲活动,宣讲自贸港政策,分析辖区外贸情况并针对性提出发展建议;积极融入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工作,宣讲相关海关监管政策和规定,参加海口市、海口综保区等组织招商洽谈会、政策宣讲会40余场次。
截至今年5月底,该关辖区海关注册企业1392家,企业数量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前增加789家,增长1.3倍。今年前4个月海口综合保税区外贸总值达9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0.8%,占同期海口市外贸总值的70.2%、海南省外贸总值的27.1%。
强化创新 繁荣业态
5月25日,一尊唐代青铜佛首和一尊宋代铜鎏金佛首在海口综合保税区申报入区保税仓储,这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首单“国宝文物回归”业务。
为解决企业通关、监管、查验等方面疑难问题,马村港海关安排专人提前与企业对接,同时加强与文物保护部门联系配合、优化文物入区监管流程,实现“即报即验即放”,打造文物入区申报绿色通道,提高通关效率。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突出改革创新,马村港海关一直把制度集成创新作为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方面积极复制推广其他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同时结合业务发展实际,通过制度创新、流程创新推动新兴业态发展。其中‘保税加工’转免税销售、跨境电商销售、一般贸易销售创新案例已入选海南省第十二批制度创新案例。”马村港海关关长谢声文说。
在马村港海关的支持下,区内跨境电商、保税文化艺术品、“保税转离岛免税”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为海口综合保税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能。
优化服务 便利企业
5月11日,由海南海丰航运有限公司进口的海南自贸港首艘“零关税”进口集装箱船舶在马村港海关顺利通关放行,船舶价值6500万元,减免税款约1500万元。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后,我们就一直很关注‘零关税’交通运输工具相关政策,马村港海关为我们提供 ‘一对一’精准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效益。”海南海丰航运有限公司说。
自了解到该公司有进口“零关税”集装箱船舶意向后,马村港海关组织工作专班,提前介入对接企业需求,建立工作专项联络群,沟通协调海事等部门单位,在申报通关、监管证件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及时解决通关疑难,助推首票“零关税”集装箱船舶顺利通关。
这是马村港海关“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一年来,在实施 “保税货物区域结转”“提前报关”“担保验放”等通关便利措施基础上,马村港海关进一步落实“先入区、后检测”和“抽样后即放行” “批次进出 集中申报”等措施,不断增加企业获得感。
来源: 法治日报——法制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