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报关人员,恐怕最怕碰到海关查验,有时除了需要跑现场陪同报关行查验外,更可能打乱既定的工作计划。所以,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能降低海关查验率,甚至永远不被查验才好。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要想做到这点,你必须先知道这些……
/ l3 `; t: i0 O9 e海关查验对报关工作的影响 6 p4 s: ?7 g. Q- G( `$ Y! m; F
很多报关新手,尤其是报关行的朋友,都会觉得碰到海关查验就是很麻烦而已,现在国家以政府采购的形式为查验合格的货物成本买单,对于我们应该没有什么影响才对。从表面上看,合格的查验的确不会带来实质性的损失,但其实你错了。
* N, o! F# ?2 T% K1、查验费 9 B- }& o* d" A) t' e3 l: i0 L
2015年起,国家为了减轻进出口企业的负担,在查验结果与申报相符的情况下,将查验费和操作费以政府补贴的形式代为承担,企业无需再承担这部分费用。但是请别忘记:在查验过程中,报关行也需要派员陪同的,一般情况下会收取100-300的查验服务费,这些费用都要由企业支付并纳入成本的。
( p0 t# H: R( D+ [: C9 L2、超期仓储费 4 q6 m: m w, h- z! b: R4 Y
当货物进口后,海运会存储在码头,空运会存储在监管仓。虽然码头和监管仓都会有免费存放期,但我更常见到企业在货物到港时才仓促准备单据,往往在不查验的情况下勉强可以在免费期内完成清关。但是,一旦遇到海关查验,尤其是口岸查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需要排队查验,这样就难免增加仓储费用了。更可怕的是陆运进口,如果一下没查利索或者查验结果有问题,货车和司机都会滞留在口岸,每天需要给物流公司支付的费用就是数千元了。 - h. d3 h; e# m( Y( d/ {! t
3、出口甩箱
2 D- B# v% r: a# R) h: C3 y你被甩箱过没有?恐怕做出口的同志难免要被甩,改船期、影响交货等衍生问题肯定会让你手忙脚乱,增加的成本就不言而喻了。果子做过一个小范围调查,除了临近节日舱位紧张造成甩箱之外,其他大多由企业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我们碰到最普遍的情况都是企业关务没有做好时间衔接,在临近截港的时候才把货运到港,这时只能祈祷海关不查验,一旦查验很可能就赶不上船了,还得改期重新订舱。当然,这不是海关的错。
& \9 E! N& h" B4 n4、进口生产 * n' p% W! S' L! ]! b
很多时候,企业完全没有把海关查验的时间(以及查到问题处理的时间)计算在进口日程表中的习惯。上次果子就碰到一个机器人进口的案子,如果不碰到查验就刚刚好赶上参加展会,结果碰到海关查验而且申报税号出了问题,生生耗到了展会结束才完成清关,好端端的产品宣传机会就这样错失了。更有设备或物料延误导致生产线计划大乱的案子,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 O# c4 w; |+ ~看到了吧,虽然查验是海关本身的工作职责,由此导致的问题也多是企业自身的责任,但是查出问题的后果及其影响则应是每个报关人员都烂熟于心的,只有这样才可以拥有好的工作安排。从报关员的角度来说,真的很少有人可以做到完美,一点误差都没有。如果换做我,宁可在后面被海关查货或者主动申请改单,也不愿意货物被扣在现场解决问题。减少报关环节的查验率,似乎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9 M! ^2 b& M# J6 f8 Y% |. P# ?那么,到底为什么我的货经常被海关查验呢?其实海关系统中有一个数据库,包含所有风险控制的指标,正是计算机用这个系统来衡量每一票报关单的风险高低,并且将高风险的申报数据给予布控。据我所知,现在一些第三方公司也在自己做类似的系统,将企业的申报数据先从该系统审核,在通过后再申报入QP系统。我想说的是,这些系统的控制在限于固定企业的情况下可能好使,如果开放对外恐怕就没那么神奇了。因为……
6 a) v0 p$ e) e# f6 Z F3 r被海关查验的环境因素
9 D+ ]. L3 R1 W7 B8 y1、综合查验率
! p& z! B7 r/ [4 {" L当报关单数据进入海关系统后,就会通过人工或系统随机的方式进行布控查验,在这种模式下的查验率就是我们常说的综合查验率。为了提高查获率,总署曾提出的进出口货物查验率量化指标:即进口货物查验率不低于10%,出口货物查验率不低于5%,抽查率应占查验率的50%。在具体数值方面,除人工指令布控以外的部分,系统随机抽查率应为3%以上。其实,也不低了。 3 c) ~5 A8 Q7 q( k% z& U3 R) }5 h
2、特殊事件提高查验率 ; q3 h+ F% R7 s) c$ e
通常在重大活动期间,为了保证进口准确性,部分海关会提高查验率。在海关专项行动中,对于指定类别的产品可能会在全国都提高查验率,比如绿盾行动中对进口废物的查验。还有在特殊事件发生时,对指定类别产品的查验率也可能提高,比如某港爆炸之后。当然,还有别的情况,比如地区形势,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2 `3 Y& ~* f& ~ r: Z0 Z3、行业性提高查验率 4 w2 t# X" Y) }+ A; S* L5 A. U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有些企业会发生违规的情况。比如:出口价格偏高、进口归类错误等等。可能大家也正常申报没有发生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行业内有一家企业被海关查获违规情事,海关就可以通过风险控制系统横向查询同一时期本关区有过类似产品进出口记录的企业,除了进行稽查外,这段时间该类产品在关区内会提高查验率。不是你的错,而是有个不靠谱的同行而已。曾经,有过某关区专门给一个行业的主要企业开会宣讲商品归类,就是因为他们出现过普遍性归类错误。
9 g1 x) E X+ ?8 a7 ]" r% I7 I4、贸易方式会影响查验率
1 {) Q3 `, j# t/ Q+ |; U5 K比如暂准进出口、退运货物等贸易方式下,海关为了严格把关,验证“原状复运”的执行,所以往往批查。这样的货物就必须预留出查验的时间。还有就是加工贸易,一般加工贸易新厂第一本手册项下的进出口报关,都是重点布控的。
# Z( s8 ]. h+ _3 |被海关查验的企业因素
2 W2 w( s2 t0 J. S: z2 F( G/ M1、价格申报问题
9 W7 k$ w" b' @ b7 z$ s站在企业的角度,价格正常申报就再好不过了,可是往往有人为了少交关税或多拿退税,在价格上做文章。但你可能不知道,海关系统中有三级价格库,分别是总署、直属关和隶属关。如果你的价格在同品牌、同型号等要素条件下进口时低于(或出口时高于)价格库,就自动会触发人工审单乃至布控查验。所以,如实申报就最好了,要不然提前申请核价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有的时候,企业本身产品和价格都没问题,也是因为申报要素填报错误导致触发价格风险。
, H& j+ t" R. g) R! ^5 ~2、商品归类问题
) E: N# Z. h7 h C9 a不少一线报关员对申报要素的意义和填报要求并不了解,所以会错误地填报申报要素,殊不知正因为如此,更提高了查验布控的机率。比如在进出口税则第八十四章中机械设备应当遵循“功能优先于用途”,但是某企业在进行要素申报时功能和原理都填写“食品加工”,这样就会导致审单人员无法判断归类是否正确,自然可能被查验。
0 e/ h) E& O" a" f; M: q& T3、原产地申报问题
& B! D/ h7 z, Y! u! ^1 q/ U比如从东南亚某国进口的香蕉,一项申报B级不足50吨,另一项申报C级300余吨。据了解,东南亚国家出口到中国的香蕉仅有10%为C级,其余60%为B级,30%为A级,在单票报关单中进口300余吨香蕉均为C级的可能性不大。
9 w' d9 x2 g5 k. N4、许可证件申报问题 8 k0 V$ s& N* r+ w4 P# w
在报关工作中,偶尔会碰到委托单位提供的随附单据错误,比如通关单、征免税证明存在规格型号存在与单据不一致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企业关务人员没有审核出来,也有可能是备案错误但是想蒙混过关。我不会告诉你报关单和通关单并不是每个项目都对碰,虽然逻辑关系通过,但是人工审单的时候这些明显错误也难逃法眼。
( @% u% @$ _7 L! z- G5、拆单申报
- w; s5 D$ T6 u' B5 ]3 P根据相关规定,在货样广告品的监管方式下,每批次价值不超过5000元人民币的进口货物可以免领自动进口许可证,每批次价值3万元人民币一下的出口货物可以免领出口许可证。所以,有些原本应按照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的企业,为了规避许可证的申领,所以采用拆单的方式化整为零申报。但是海关审单系统不仅可以看到此次申报的信息,还可以调取到近期该企业的申报记录,如果你拆单报风险就很高了。
% R& k. p, q4 G: x% k再比如,有些进出口的大型成套设备,根据功能机组的定义完全可以归入1-2个税号。但是因为企业关务人员对于归类没把握,导致一个设备分几十项进行申报,因为各项产品税率不同、监管条件不同,就进一步增加了查验机率。
& Y& S) y# L& ^: P' r. ^6、申报季节特征
7 B3 K$ N7 v. y' [5 G( f8 V" W有的时候,产品特性和申报月份也会导致查验风险。比如在6、7月份从美国进口台湾产乌鱼子。要知道,乌鱼子的主要产品在台湾云林、高雄等地,且台湾乌鱼捕捞季一般在第四季度。这票货物首先物流流向不太正常,没有从台湾直接进口到内地,而是到美国绕了一圈。另外,6、7月份并非乌鱼子的主产月份,大量进口的可能性很小。所以,重点怀疑。 " [7 O; L9 m$ e5 P/ n$ C* i
7、企业操作能力 + I, l; T: L7 a3 D0 d7 W1 E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正常企业开展的进出口业务,往往与其实力有关。比如一家注册资本仅为500万元的进出口企业,开展800万左右合同的执行,同时法人代表只是个20岁的年轻人……法人代表的户籍、公司办公场所属性(租赁或自有),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到贸易背景调查。 * ] l8 L" [4 C
降低海关查验的方法
0 q9 }* Y# w9 E# \我相信,报关新手朋友们通过前面的解析都会对海关查验有个初步的认识,这是希望大家在单据复核过程中进一步留意细节问题。一旦对内容有所疑虑,就应第一时间与货主进行核实确认,以免带来麻烦。 0 G# \) `. _. Q% o% d$ U) @
其实,被海关查验的原因多是企业申报不规范,而申报不规范则更多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和法律意识淡薄造成的。身为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应当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以进一步降低被海关查验的机率,以至于降低由海关查验带来的各项衍生问题。
1 O2 U# c! Z/ ?7 h9 X/ W3 Z1、 有效开展单据审核工作 $ L( w; [ Q& X7 ?) c1 }& `0 E6 B
我相信,绝大多数进出口企业的关务人员都是独立工作,制单和审核都是同一人完成本身就是风险源。所以应当采取制单和复核双岗制的审核流程,这将进一步降低差错率。
R7 r: I# R, Z对于申报错误的单据应当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改,尤其是申报要素的填写。抱着侥幸心理进行申报提交,将增大风险。即便顺利放行,在后续海关稽查时,过往单据的规范申报率和差错率也是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会被海关核验的。
2 u/ U9 `# ]$ n2、主动申请海关AEO认证 7 x- w1 V* G I; Z5 G' I
在规范企业内部各项关务制度和流程后,企业应及时向海关申请AEO认证。根据海关的政策,获得AEO高级认证的企业,在进出口报关时查验率可降低至0.9%以下;获得AEO一般认证的企业,报关查验率可降低至3%以下。如果继续维持一般信用的等级,查验率过高,也是难免的。 0 I6 @. Y q( L+ v
当然,申请海关AEO高级认证还要看企业自身的情况,如果财务状况不佳或者申报差错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那恐怕就申请不下来了。这时候,不妨联系老果子对企业做一个全面评估,给予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制度完善的同时获得海关的高级信用评价,自然查验率更低,清关成本更低了。 . o' A: R, m: X8 j
4 v C3 j( z1 v# H0 l; v1 h( Q& |/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