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 p3 Q& C3 u$ l6 I: Z( o# i a) L* {0 I1 k* {- g+ g2 A4 B" J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服装服饰等弹性消费品供需萎缩。全球贸易信息系统(GTA)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纺织服装、服饰出口值下降11.4%。已公布出口数据的132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15个纺织服装、服饰出口值同比下降。我国疫情率先得到有效控制,纺织服装、服饰业产能快速回升,显示出较强出口韧性,2020年出口1272.1亿美元,仍高居全球首位,外贸竞争力综合得分为103.14,优于上年的102.86,在国际上的相对竞争力略有提升。在13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3位,在我国国民经济行业的全部43个二级行业中排第12位,位次均与上年持平。
8 b3 X! E A/ x {
; ]* |) p M* @) A# }6 ~) F. `
* C( X6 ?. l9 z0 ?# Z+ q* t: p: G1 r: l5 G A
即墨海关关员到服装市场现场了解贸易新业态开展情况。 图 / 勇琳琳
7 |$ y# ^3 I7 D F) _
+ B0 g6 I0 s8 m ~% w: E4 j( F: r; c2020年全球纺织服装、服饰业主要出口国别(地区)贸易竞争力对比
' c% G3 G! V1 O) K# L: u/ z, Q5 s4 S( x
- j) L- t+ ^4 P: d
" n8 |: J( D! ]: U
竞争力指标涨跌互现
" X0 f3 h. E2 i( W* }
3 h% x5 ?# B5 a! x' v- t行业自身发展承压
* s0 d/ g$ {. k9 v+ _! j, N! H3 R9 K2 h4 b
在构成行业竞争力的五项指标中,除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有所提高外,显示性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和出口比重等三项指标表现疲弱,表明行业出口仍处于减速换挡的调整期。 m# i$ l+ E6 u8 g" k
; \. ]) x5 T( f9 |2 o就具体指标而言,2020年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33.09%,比2019年提高0.48个百分点、比2018年下滑0.8个百分点;继续稳居榜首,占有率大幅领先第二位越南25.78个百分点;越南、德国、意大利、土耳其分列第二至五位,其中仅意大利市场占有率小幅下滑,其他国家市场占有率均有所提升。从出口同比看,虽然2020年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出口降幅比2019年加深5.4个百分点,但降幅略窄于该行业全球整体水平,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为1.31,一扫连续两年为负值的阴霾,全球排位从第86位跃升至第36位。1 v8 K) V: }1 S) b( Q# m. R5 u
) V: \: r1 O E- v3 L& X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出口相对优势继续减弱。2020年,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显示性指数为2.24,排第19位,比2019年和2018年分别下降0.24和0.42,已连续三年走低。表明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的竞争力仍保持上游地位,但竞争优势弱化。反映行业内部结构性国际竞争力的贸易竞争指数为0.88,近3年总体稳定但微幅下降,排第6位,显示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产品出口与进口间的差距有所收窄。在这一指标上,柬埔寨、缅甸、巴基斯坦、越南、斯里兰卡得分高于我国,这些国家均以纺织服装为国民经济主要出口行业。此外,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出口比重为4.9%,比2019年和2018年分别下降0.77个和1.06个百分点,在国内各出口行业中的排位下滑1位至第5位,位居出口产品单位价值更高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之后,且被口罩等防疫用品出口大幅增长的纺织业强势赶超。
' \9 S4 n' F4 ]
; ~4 a2 F. s% ^贸易保护层出不穷* l- X3 E) I% x/ o
7 B' r# {2 z1 n7 N/ k# \" Z% J
传统市场比重下降
/ n, }& B w, p: J: G8 i o( o$ j2 ^6 S- n/ C1 E6 J* y% l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更趋复杂,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遭遇的贸易壁垒愈发多样化。截至2021年7月,欧盟REACH法规中的“高度关注物质”(SVHC)清单已增至219种物质。限用物质持续增多不仅导致纺织服装制成品的环保门槛抬升,也波及原料种植、纺织染整等上游产业链。英国脱欧后实施的UK-REACH也增加了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应对成本。自2021年起,通过欧盟27国公司或唯一代理完成的欧盟REACH注册无法适用于英国,企业需要额外付费实施英国UK-REACH注册。纺织服装也一直是我国被欧美市场通报的主要消费品之一。2020年,在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RAPEX)、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CPSC)涉及中国内地产品的通报中,纺织服装被通报数量在各行业中均高居前五。
2 z6 t3 i: }% z+ r5 G4 c
- U6 @) Q I$ n4 |% k# ?' b7 J7 s蓝色贸易壁垒也愈演愈烈。作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备受欧美号称关心劳工身心健康和权益的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等“蓝色贸易壁垒”的捆缚。近两年,美国、欧盟多次宣布对我国新疆生产的棉花产品、包括在第三国加工或制造的相关商品采取抵制措施。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自2020年10月起以存在“强迫劳动”为借口全面停止对新疆棉花发放认证书。新疆是我国棉花主产地,污名化事件对我国含棉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带来考验,特别是对以高支高档高利润产品为主的欧美订单影响较大。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前7个月,我国对美国和欧盟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比2019年同期增长9.5%,其中含棉服装下降6.5%。$ A/ r+ R/ Z; O3 h8 g7 b
4 H0 N. \# p4 O: C8 b在技术性贸易措施有增无减、中美经贸摩擦等关税壁垒高筑的形势下,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对传统市场出口压力日增。2018年,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对美国、欧盟(及英国)两大市场出口值合计占45.9%,2021年前7个月比重下降至45.3%。: A1 R5 q% q/ h
: ]/ B. T9 F/ H3 {0 Y区域合作破冰前行5 P Z6 D s; Y. D$ w7 b& c
' c, @4 ]" w9 ]+ g, F0 l新兴市场焕发生机; _5 Z* Q3 s9 R6 Z3 E
" ^3 g: {1 }8 H.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走出去”进行全球布局、产能合作的能力不断提升,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先导和示范性产业。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出口比重由2018年的21.6%增至2020年的23%;2021年前7个月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出口195.4亿美元,同比增速快于该行业整体10.9个百分点,比重进一步提升至24.2%。& ~ k; d& J3 W/ W4 B8 z% O
5 `/ r8 l; C$ T3 y- l
此外,2020年,我国与东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涵盖全球30%的经济体量。2020年,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对RCEP成员国出口331.3亿美元,占同期行业整体出口值的26%。RCEP落地后,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产品对相关国家出口将迎来关税大幅削减乃至零关税的利好,有利于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扩大区域内投资,促进区域内统一供应链市场和消费市场的产生,同时也将助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设备、技术水平等全面改造升级,加快抢占中高端消费市场。8 j! `2 {- O+ d- r, B" X1 l
! C: Q' G) |6 d m+ s+ j
* ]8 I L! ~* j( b! y
: V. l" n' B, e- {% f |* ~" c( W
综合成本水涨船高
. o1 i X0 N4 A% b; d
1 J2 b6 I& E6 G; a# g3 U6 c- k: ?传统优势渐行渐远
! @) N: p4 |2 h* [6 F7 w/ E5 g+ L% d, |( W6 P Y! |/ k
近年来,纺织服装、服饰业发展愈发面临劳动力不足、综合成本攀升等制约和挑战。自2015年以来,纺织服装、服饰产品出口值已连续6年下行,行业运行及出口压力日渐加大。2018年起我国服装行业企业数量逐年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服装行业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数量为13300家,同比减少4.2%,比2017年减少15.6%;利润总额640.4亿元,同比下降21.3%。
5 |0 x+ I6 w+ w- ]
* b5 B, z- r2 w1 s1 s ?9 d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工成本逐年提高。媒体调查显示,数年前纺织行业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20%-30%,目前已升至50%-60%,且尚未出现停止的趋势。行业还面临严峻的“招工难”等问题,工人流动性大、在岗工人平均年龄较高、代际更替出现断层、高技术工人紧缺,导致企业接单能力受限,对生产和出口形成制约。土地、能源、运输等生产成本持续上行,综合成本攀升倒逼国内生产线加速转移到成本相对较低、产业配套能力逐渐增强的东南亚和南亚国家。自2012年开始,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加工贸易出口额连续9年下降,2020年下降35.7%,深于行业整体降幅25.6个百分点;占行业出口总值比重从2012年的14.8%逐年萎缩至6.1%。GTA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纺织服装、服饰在美国、日本的市场份额分别比2018年下降6.2个和4.1个百分点,同期越南、孟加拉国的市场份额保持增势。% i2 _) M1 s3 D9 u" Y
0 W& F2 m% l' a2020年下半年以来,纺织服装、服饰原材料价格快速走高。2021年2月部分化工原料价格同比涨幅超过100%,截至3月初棉花期货价格较去年上半年低点上涨60%,涤丝、氨纶、棉纶等多类纺织原料价格随之跳涨。短期内原材料价格迅速攀升,不仅抬高纺织服装服饰业生产成本,也加大了下游客户为避免涨价过快而推迟或取消订单的风险,打乱企业生产运营计划,削弱出口企业竞争力,对利润空间小、资金周转难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带来考验。同时,2020年7月以来国际海运价格持续上涨。海运费上涨、仓位紧缺成为企业近期最主要关切。据调研企业反映,部分纺织服装、服饰,如快消品牌产品对时效性要求高,此前交货快是我国产业的相对竞争优势,但由于海运货柜紧张,产品难以按时交付导致订单流失。
8 \; {' t- d2 v
+ p2 M, x3 y0 K/ x6 [. ~% H8 y行业加速转型升级
7 H0 c& m7 n* X- C( ], }& ~9 h8 C7 |3 G$ R
业态创新彰显活力
3 N' ?) P, c+ P( r- l( ]; D9 K2 ^4 a. f; v1 ^$ p
为缓解综合成本压力,近年来我国传统纺织服装产业加快向科技、绿色、时尚方向转型的步伐,高端制造、品牌建设、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集群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截至2021年7月,商务部认定纺织服装业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增至71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作为产业和贸易有机结合的重要平台,是培育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竞争新优势的有效途径,已成为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在推动行业外贸创新发展、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20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纺织服装、服饰产品同比降幅比行业整体低4.3个百分点;2021年前7个月,民营企业出口同比强势增长40.5%,高于行业整体增幅11.4个百分点,显示行业主体活力增强,为出口稳中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持。
+ `- }4 z t0 f: O1 {% H Z8 n# \! C* w- E
面对疫情带来的突增压力,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积极加快推进领域创新、渠道创新、市场创新。在生产领域上,部分企业以疫情为契机,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向医疗防护用品市场拓展。在渠道创新上,部分企业以高性价比的产品供应链为依托,积极布局直播电商,通过强化互动体验创造需求。在市场布局上,部分外贸型企业通过自身调整、借助电商平台等方式,推动国内外两个市场相互融合。随着我国外贸政策精准发力、制度创新如火如荼,加快培育的新业态新模式对纺织服装、服饰业出口的拉动力或持续提升。- ?0 f8 A. n1 ?1 ^5 a
. r7 f& M6 H& R0 V文/陈家骥 李垚 王琳 凌微子/ p f' y5 K& n% ~' \. D4 w; T
F+ W2 n; c4 @! y7 z林佳珣 高圣淦 粟端0 q i7 U4 K( U$ H+ f
; w& ^5 P$ J. ?! b# M
9 l, C! Z, N' U/ i
7 |; D2 k7 T7 S; g1 k0 M* ~文章来源于《中国海关》杂志2021年12月
; o) v$ Y# o7 j: W# g
1 Z" Q7 \( o6 X$ ^: O! z8 M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海关杂志”以及作者。( ^6 m% j6 O6 Y; b/ ~) h) {/ `
3 E4 w& {" s; t: E) w
: b0 L1 s9 _: W+ g# n" w/ S
1 n# }# o. U, y3 b! ?) t编辑:常相婧
1 t" r7 Y' v8 I/ R/ ^审校:高扬出品:中国海关传媒中心投稿邮箱:569613217@qq.com(秀米投稿账号同邮箱)
0 c! C9 j8 a% S6 P) b/ t* \* G! Q& ~" S3 q
% p. E! C* M4 D1 X. }6 V1 f
原文作者:中国海关杂志 |
|